技術文章
1、對管理體系要求的刪減,應征得顧客的同意;
2、圖樣和技術文件的管理;
3、供方質量記錄的管理;
4、定期征求顧客對產品質量及其改進方面意見的機制建立;
5、質量目標應體現對產品質量水平的追求,于顧客的期望相適應,組織應保持質量目標實施和評價的記錄;
6、組織應對顧客提出的特殊要求做出安排;
7、管理者應確保組織內質量管理部門獨立行使職權;
8、管理者應對終產品質量和質量管理負責;
9、管理者應確保顧客能夠及時獲得產品質量問題的信息;
10、管理者代表應是管理層的成員,并具備履行以上職責所需的技術和行政管理能力;
11、對各級管理者以及對產品質量有影響的人員的崗位要求和定期考核;
12、對需要控制的工作環境,應保持監視、測量、控制和改進措施的記錄;
13、質量信息要編制書面的程序文件;
14、產品策劃中對產品標準化和計算機軟件的考慮;
15、產品策劃中RAMS要求的考慮;
16、產品策劃中技術狀態管理要求的考慮;
17、產品策劃中風險管理要求的考慮;
18、顧客要求評審中的風險評估和管理;
19、在策劃設計和開發活動時,應確保:編制設計和開發計劃,采用多方論證小組的方式開發;
20、在策劃設計和開發活動時,應識別特殊特性、關鍵因素和薄弱環節;
21、在策劃設計和開發活動時,應識別對供方及元器件的管理;
22、設計開發的輸入(工藝要求);
23、設計開發的輸出(關鍵/重要特性清單、保障方案及資源、RAMS報告等);24、設計和開發評審(顧客要求時,邀請顧客參加);
25、設計和開發驗證(顧客要求時,邀請顧客參加);
26、設計和開發確認(顧客要求時,邀請顧客參加);
27、新產品試制要求建立書面的程序文件;
28、建立實驗大綱(顧客要求時,應邀請顧客參加實驗,有變更時應征得顧客同意);
29、應編制合格供方名單(顧客要求時,邀請顧客參加);
30、采購新設計和開發的產品的管理;
31、生產過程管理(計算機軟件、代用器材、原輔料、環境條件、首檢鑒定、作業指導書);
32、產品的批次管理和可追溯性;
33、關鍵過程的管理;
34、交付和交付后活動的管理;
45、生產和檢驗共用設備的管理;
46、監視和測量設備的不確定度要求;
47、顧客反饋的管理;48、確保內審員具有相應的能力;
49、過程監視和測量的管理(準則設定和記錄保存);
50、檢驗過程的文件化;
51、印章管理;
52、例外放行的管理;
53、不合格評審的管理;
54、數據分析(實績與目標比較);
55、編制年度持續改進計劃;
56、供方不合格的管理;
57、建立故障報告分析和糾正措施系統(FRACAS);
58、故障模式分析及危害性分析(FMECA).